论雷内·玛格丽特的直观艺术:一支烟斗引发的哲思浪潮

查看: 1192| 评论: 0| 发布者: 安梦Clover |来自: Artdayu

放大 缩小
简介:在刚开始分析一幅画作时,也许我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提醒自己不要试图一上来就把它归类成某种特定类型的艺术。当你踏足博物馆内,直挺挺地矗立在一幅莫奈、康丁斯基或者汤伯利的画面前,努力地寻找着哪怕是一丝一毫触 ...

在刚开始分析一幅画作时,也许我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提醒自己不要试图一上来就把它归类成某种特定类型的艺术。当你踏足博物馆内,直挺挺地矗立在一幅莫奈、康丁斯基或者汤伯利的画面前,努力地寻找着哪怕是一丝一毫触动到你内心深处的悸动的痕迹……但那些抽象画作看上去是如此晦涩难懂又自我陶醉,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欣赏,这些时候,可能它们只能在你脑海中留下一片空白,瓦解你试图理解或者分析它的信心。那么如何去感受那些视觉效果上尤其直观的画作呢?

雷内·玛格丽特(René Magritte)就是这样一名画家,他的大名我就不赘述了,他的作品被人反复解读和研究甚至以各种形式被二次创作,他的艺术语言是大众都能够读懂的,比如他著名的“Ceci n’est pas une pipe”(“这不是一支烟斗”)。这幅画顾名思义传达了一个信息,是的,他实际上还把信息写了出来,这让这幅看似简单的画牢牢抓住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在对你“说话”,和你互动。

所以这幅画到底想表达什么呢?首先,得了解下这幅画的作者:雷内·玛格丽特。

这样一位举世闻名也是至今仍影响深远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其实他本人从未把自己定义为画家,而是一位借画表达自我的思想家,他的绘画风格在他整个艺术生涯中都不曾有明显的风格转变,他利用这种风格来调查研究思维想法,他的作品看上去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隐隐透着一丝神秘感,借以向我们展示:其实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总是躲藏在直观所见的物体背后,而那些物体永远无法被挪开,因为它并非是一件真实存在的物体,而存在于视觉或思维本身,正如这些画作直接违背了我们所熟悉的感官认知。

一个画面上,很直观的画着一支烟斗,它所传达的视觉信息十分清楚,然而,这幅画上还逗趣地写着“这不是一支烟斗”,像是时刻提醒着观者。当然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那不是一支烟斗,那是一幅画,仅仅是它的内容象征着一支烟斗,没有人会去争论它的合理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像教小孩用到的认知卡片一样,如果有人向你展示一张印有苹果的图片,问你这是什么?估计你会毫无压力的回答:苹果。这个语言上的小意外其实并非一场意外,人类数百年来已经习惯语言和现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物体的名称从我们看到物体(或者物体的图片)的那一刻就被自动联系起来,我们看到一棵树,那就是一棵树,那要是一只熊呢?那它毫无争议的就该是一只熊,看到侃爷,那这个人他就是侃爷,而看到一支烟斗,那么,它就应该是一支烟斗……

这个理论曾一度被著名的语言学家Ferdinand de Saussure所质疑,他认为这种联系方式即武断又随心所欲,就好像我们仅通过语言获得物体的影像从而判断,去了解和定义物体本身,也就是说,它只能被放在某种系统中或语境里才能产生意义,然而几个世纪以来我们无条件地相信语言系统,这种理论静静地被躲藏在我们理所应当的思想和说话方式背后。

现实主义画派注重的是和和现实的相似性,相似性暗示阶级制度,而画出类似于一支烟斗的作品,无需语言立刻能指向物体本身,而它画作里的那句“虚假的声明”给予艺术家们灵感去超越与现实的相似性,而创造一个抽象艺术的领域。

但玛格丽特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为这种相似性提供错误前提来表达这一观点,从内部粉碎与现实的相似性。烟斗图的视觉秘密依赖于画面下方的那句话,其实,这种依赖本身即是对这幅图画的背叛。

我们看到的是一幅烟斗图和一句话,看上去就像植物学系教科书里的一页纸,工工整整看似毫无悬念,但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关联这只烟斗和这句话呢?凭什么这句话里提到的烟斗就是图里画的这只呢?为什么这句话中的“这个”指代的是句子上方所画的物体呢?当然,我们无从得知,但这个代名词、相似性和“烟斗”这个称谓都让我们不假思索地把它们关联起来。而且这种“不假思索地关联”在我们的生命中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总是自信地觉得自己有能力描述自己的所思所见,反之亦然,我们所描述的场景或事件也能被他人所想象并看见。但如果你曾说过“你当时真应该在那儿,”你其实知道这两种现实情况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可以互相重叠。

再回到这幅画:

这不是一支烟斗,的确如此。但这句话中的“烟斗”一词本身也不是烟斗,如果这不是一支烟斗,那这句看似某学生随笔写下的话就是一个矛盾的组合,它即拆开同时又连接起整幅画,饶有趣味地留下这一笔废话,不知玛格丽特有没有在创作时被自己的幽默感震慑到……毕竟你觉得哪种表达方式更具说服力呢?是沉浸在自己世界中创作一些晦涩的作品只能靠解说来试图感受它,还是利用一句话引发挑逗观者思考,鼓励和考验他们挑战重新审视自视了解甚至已被无意识忽视的事情?

相信喜欢赛博庞克风和Phlilp K. Dick的小伙伴们已经看过新出的英剧《电子梦:菲利普·狄克的世界》,第一集的结尾没有音乐、没有对白,只有女主纠结自己最终的抉择时镜头“恰巧”捕捉到房间墙上挂着的“爱人”,18世纪末出生的艺术家的一幅画就这样完美的引发一个未来科幻故事的带给观众的核心思考。

最后,献上一群俄罗斯大学生致敬雷内作品鼓捣出来的一段视频“This is not Magritte”(“这不是玛格丽特”预告),也许不管再过多少个玛格丽特五十周年纪念日,他的艺术总还会时不时被人拿来揣摩玩弄一番: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