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西班牙的普拉多美术馆参观时,我无意中发现有两幅极为相似的油画,都是戈雅画的,却一件裸体一件穿着衣服,这是怎么回事的呢? 弗朗西斯科·戈雅( 1746年-1828年)是著名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被誉为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他的绘画艺术对于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 戈雅《自画像》 戈雅于1746年3月30日出生于萨拉戈萨市附近的福恩特托多司村。父亲是一个贫苦的祭坛镀金工匠,母亲出生破落贵族。他的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14岁时,一位教士发现了他绘画才能,鼓励他父亲将他送往萨拉戈萨,随何塞·鲁赞·伊·马尔蒂尼斯学画4年,1763年到马德里投靠同乡宫廷画师弗朗西斯哥·巴耶乌,两次投考圣费南多皇家美术学院,都没有被录取。 1769年,戈雅随一队斗牛士去意大利旅行,参加了帕尔玛美术学院的绘画竞赛,得了二等奖。此后,他从师于一位那不勒斯画派的画家何塞·鲁赞-伊-马尔底涅斯。到1770年左右,戈雅又在德里·比拉尔圣母教堂和萨拉戈萨附近的卡尔特吉教团的阿乌尔·德伊僧院画了若干幅宗教画。此时,他已经相当好地掌握了巴洛克的传统。 1800年他创作了作品《国王的一家》,塑造的是登上王位的查理四世及其妻子、儿女和亲信,共12人。他以现实主义手法,无情地揭示了见识短浅,只喜欢打猎的国王和凶狠、狡猾、丑恶的王后的本性,王子和公主的面孔也都是那样幼稚无知,戈雅将他们令人反感的仪表、精神的贫困和渺小再现得赤裸裸、毫无修饰,他创造出了一张“衰落中的皇族”画像。但是国王和王后却很喜欢这幅画,并引以为傲,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皇家被画在一幅巨大的画布上。 戈雅《《国王的一家》》 1814年,法国军队撤出西班牙后,他立即创作了《5月2日广场上的起义》和《5月3日夜杀起义者》。《5月3日夜杀起义者》是抗议民族压迫、控诉侵略战争残暴的最有力的作品之一。深夜,一队动作统一的刽子手正在枪杀被抓来的起义者。刽子手们是一帮机械的、无情的、铁石心肠的人,在画面上看不到他们脸。起义者们表现出愤怒、不屈和仇恨,也有面临死亡的惊恐和哀痛。在已经死亡和正在英勇地死去的人们中间还有几个站着的人。中心人物是一个对着枪口的白衣起义者,伸开双臂向死亡挑战。不祥的天空,夜间的黑暗,令人不安地若隐若现的灯火,都加强了现场的悲剧感。戈雅以炽烈的感情再现了那场骇人的暴行。 戈雅《5月3日夜杀起义者》 1797-1803年期间,戈雅创作了《裸体的玛哈》和《着衣的玛哈》两幅作品。“玛哈”在西班牙语中是“俏女郎”的意思。两幅画中人物姿态都相同,双掌交叉于头后,身躯斜卧于床上,人物俊俏。画家致立于表现人物身上所诱发出来的青春美的魅力。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黑暗统治年代,裸体像是不为宗教所容忍的。这两幅“玛哈”在西班牙绘画史上极少有这不能不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幅作品目前都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作品《着衣的玛哈》中的人物穿一件紧贴身子的白衣服,束一玫瑰色宽腰带,上身套一件黑色大网格金黄色短外衣,暖调子以红褐色为背景,使枕头、衣服和铺在绿色软榻上的浅绿绸子显得分外热烈。 而在作品《裸体的玛哈》中,背景减弱了,姑娘的娇柔躯体被软榻上墨绿色天鹅绒的冷调子所加强。姑娘的脸充分地表现了内心活动,她更温柔、灵敏和娇媚。戈雅在这两幅画上运用淋漓酣畅的小笔触,几乎是一气呵成地把握住同一形象的基本造型。 据说这两幅画的由来是这样的:一位西班牙显贵让戈雅为其宠姬画全身像,凭借回忆和对女子身材的了解,戈雅私下画了《裸体的玛哈》。显贵知道后恼怒异常,于是戈雅迅速完成《着衣的玛哈》,和《裸体的玛哈》同样姿态,丝质绸衣包裹下的玛哈身体,因为含蓄而更显性感。 1996年1月1日,保加利亚邮政曾发行过一套四枚加小全张的“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诞生250周年”绘画纪念邮票,其中小型张就选用了弗朗西斯科·戈雅的著名的绘画《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