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新闻 | 缅怀大家刘文西——我为艺术而生

查看: 348| 评论: 0| 发布者: 安梦Clover

放大 缩小
简介: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6岁。 刘文西,出生于1933年,籍贯浙江嵊县水竹安山村,党员。1950年入上海育才学校,老师有王琦先生等,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老师的教导,1958年 ...

著名画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6岁。

    刘文西,出生于1933年,籍贯浙江嵊县水竹安山村,党员。1950年入上海育才学校,老师有王琦先生等,1953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老师的教导,1958年毕业,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至今,是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九和第十次次文代会代表,全国美协第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曾任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评委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市副市长等职。2003年荣获全国高教首届百位“名师”称号。
    现任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西安美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文联顾问、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五十余年来,他一直从事教育、创作和美院及画派的领导工作,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他一贯坚持党的文艺方向,认真深入生活,曾八十多次去陕北,与老区人民结下深厚的感情。在生活中画了数万张速写,创作了大量表现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生活的作品。以西安美院画家为主体,在中国画坛上创立了“黄土画派”影响全国。

刘文西先生和他的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
       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是刘文西先生用13年心血描绘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和昂首奔向全面小康的时代画卷,是刘文西先生60年来走遍陕北大地辛勤耕耘用生命铸就的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民族魂魄。
      刘文西先生艺术创作始终植根黄土地,长期深入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黄土地的主人》长102米、高2.1米,分为十三个部分,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包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红火大年》组成,画面构图宏伟、大气磅礡,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作品热情歌颂了黄土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辉煌历程,集中凸显了黄土高原的风情文化,刻画出陕北人民勤劳坚忍、淳朴热情、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极富冲击力和视觉效果。让人感到震撼,感受到黄土地和劳动人民蓬勃向上的伟大力量。


百米长卷创作灵感来自于秦兵马俑
       对于之所以创作百米长卷的初衷和灵感,刘文西先生主要是受到秦兵马俑的启发和启示。秦兵马俑一个两个看起来是没有力量的,但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那是非常雄伟和壮观的;多少年来,他画了许多作品,表现陕北的最多,去的最多的也是陕北,显然,也是他最深入生活的地方。他要用一幅大规模的新时代的作品表现和体现这个时代,表现陕北,表现人民。这一画就是13年。
陕北是百米长卷诞生的源泉
        陕北过去是黄土地,现在也渐渐地变绿了,而黄土地在世界上是最凉快的地方。陕北和大西北成为黄土地,这个土地上的人民很多,都可以画,一辈子甚至俩辈子都画不完。那么只有深入的去了解他们,对陕北人最大程度地了解,并且长期琢磨、长期与他们交朋友,才能把画画的很活,画出的人物才有生命力。除此之外,还要从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上去把握。之所以他一辈子只画一个地方,就是因为画陕北能体现自我个性。”“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从置身于陕西起,他就把目光对准了陕北。在这五十多个年头里,他曾近八十余次去过陕北,足迹踏遍陕北二十六个市县的乡乡镇镇,十几余次在陕北度过春节,结交了陕北数百个农民朋友。可以说,他的血液里有一半的血液曾来自陕北,他的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那块土地为他供养的。

受家风的熏陶走向艺术创作之路
        对于他如何走向艺术之路,刘文西先生这样谈到:“小时候,我母亲喜爱绣花。那时,她有很多要描的稿子,这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在当时,农村有剧团,每次出演的包公、关公等人物形象,看完戏后,我就在家墙壁上,用粉笔画出来。画后擦掉,擦掉再画。包括画家乡中的老人,有特点的我也默写出来。就这样我不断地练习。上了中学后,有中学的美术老师。我是16岁进入育才学校上学的,当时学校开设有戏剧和美术,结果在1953年停办。于是我们这一批人又进入浙江美院,在浙江美院上了5年学,毕业以后分配到西安。因为我是浙江人,我就在浙江美院上学。1958年西安美院老校长发现我画地很好,就把我调到这里来教学,这一干,就是一辈子。除教学外,还兼任副院长职务,后来担任了12年院长。我每年去陕北很多次,一年至少两次,有时四至五次,往往一去就是四五个月。所以在陕北这个地方,老乡熟得很,像到自己家里一样。”


我是为艺术而生的,我会一直画到我画不动为止

       作为84岁高龄的刘文西老先生,花费1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百米长卷,其艰辛和所费精力是难以想象的,他把陕北作为他的第二故乡,他画陕北人民,画人民大众。他心有人民,是无愧这个时代的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我是为艺术而生的,我会一直画到我画不动为止”。

 刘文西先生走了,他的精神永放光芒。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1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