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沙龙展讯 | 杏坛磬音——名校学者七人书画展

查看: 1670| 评论: 1| 发布者: 安梦Clover

放大 缩小
简介:杏坛磬音名校学者七人书画展 2018 年6 月6 日—6 月20 日将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书画艺术馆开幕

杏坛磬音
名校学者七人书画展
2018


封面题字: 党怀兴
学术主持 :党怀兴
画展统筹 :张 弛 吕现斌
策展助理: 王 楣 甄 强
参展书画家 :康 震  邓宝剑  李洪智  李继凯  陈学超  孙文忠  杜少虎

展 览 时 间: 2018 年6 月6 日—6 月20 日
展 览 地 点: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 书画艺术馆(西安市西长安街620 号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
开 幕 时 间: 2018 年6 月6 日(周三)上午9:00
研 讨 会:2018 年6 月6 日(周三)上午10:20—12:00(教育博物馆一层会议室)

主 办 单 位: 陕西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承 办 单 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 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 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媒 体 支 持: 新华网、雅昌网、新浪网、华夏网、人民政协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企业报、中国社会科学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安电视台、丝路文化网

前言

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是人类至关重要的理想和追求。而艺术教育更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艺术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某种难得的人本主义洞识和视觉经验;艺术教育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艺术教育让人们在无意义的宇宙中开始独立思考从而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审美阶段始终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与人类自由的终极目的之间,因此,鉴赏和研究艺术作品其实是培养和发展个人美感的重要途径,而发展美感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善念”——即在艺术创造的形式冲动中促进和实现个人人格的和谐完整。

基于对中国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和重新认知,在经过半个世纪的技法教育实践之后,我们尝试把视觉艺术教育定位于人文学科的领域之中,意在贯通理智和情感,辐射各门学科。而那种功利性的、以“技法教育”为主的传统模式,已经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技入道”的“艺术化生存方式”的人文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能能帮助学生艺术地感觉,也能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富有情感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是对传统艺术教育模式的挑战,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态度和导向,即倡导人文学科中各种专业人员(教育家、艺术家、学者)之间的通力合作,重视高校教师、艺术家、专业的教育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他们“通过艺术作品所能提供的富有价值的体验,将年轻人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教养的通才”。毋庸置疑,艺术的展示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艺术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具启发意义。

参展书画家及作品欣赏

 康 震

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唐代文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苏轼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八十馀篇,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中国散文通史·隋唐五代卷》“康震评说唐宋文学家系列”等专著、教材二十余部,荣获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多项,主持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多项。2005 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等专题讲座;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栏目文学顾问或点评嘉宾。

李白诗 180cm×45cm

王维诗 180cm×45cm

苏东坡《西子诗》 120cm×98cm

王维诗句 68cm×68cm

邓宝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做博士后研究,之后留校任教。致力于美学和书法史论的研究,著有《玄理与书道——一种对魏晋南北朝书法与书论的解读》《经典碑帖临摹教程·九成宫醴泉铭》《经典碑帖临摹教程·玄秘塔碑》等。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收藏。

王昌龄诗 43cm×68cm

金幼孜诗 43cm×68cm

陆游诗 43cm×68cm

郑珍诗 43cm×68cm

程俱诗 43cm×68cm

陆游诗 43cm×68cm

李洪智

1971 年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字学会会员。致力于书法学及汉字形体学的研究,书法长于楷、行、草等体。在《中国书法》《中华书画家》《书法丛刊》等专业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馀篇。出版有《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师作品集·李洪智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年版)、《汉代草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墨痕(甲午)——李洪智书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年版)。

杨万里七绝 五首 45cm×45cm

唐人绝句《终南望馀雪》 43cm×68cm

题画诗四首 60cm×40cm

明人陈淳题画 43cm×68cm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学博士,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东亚汉学研究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现代作家、现代文学与文化、现代文人与书法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著作有《全人视境中的观照》《作家文心窥探》《20 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墨舞之中见精神》等十馀部,合作主编《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冯积岐评论集》《解析吴宓》等二十馀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二百馀篇。加拿大《文化中国》刊有《李继凯与中国书法文化》介绍其相关情况。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等多项。获教育部、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奖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鸿雁在云 68cm×68cm

对联 68cm×136cm

对联 68cm×136cm

博雅情真 34cm×136cm

陈学超

文学博士,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美国依阿华大学、日本名古屋学院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执教二十年,2005 年作为海归教授引进陕西师范大学,任国际汉学院创院院长。现任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在海内外任书法教授多年,于日本东京、名古屋及中国香港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著有《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下卷)《中华书法研习》(中英文对照)等十馀部。

天人物我 全人关怀 68cm×136cm

录日本历史名人阿倍仲麻吕《望月望乡》 68cm×136cm

录曹孟德之《龟虽寿》 248cm×62cm

录冯友兰先生联句 68cm×136cm

孙文忠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画家,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先后在《文艺研究》《美术》《新美术》《美术研究》《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二十馀篇,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等机构出版《孙文忠画集》《孙文忠作品》《孙文忠小品书法》画集共六部。其中《清初“四王”对中国画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及其当代传承》两篇论文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并获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多幅绘画作品被国家有关机构收藏,书法对联被刻匾悬挂于西安市标志性建筑——鼓楼门柱。

月光如水水如天 60cm×40cm

岁月如歌 60cm×40cm

扬帆 35cm×35cm

根深叶茂 50cm×50cm

冬岭秀寒松 68cm×68cm

杜少虎

艺术史学博士后,教授,画家。2009 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画家、文化部人才艺术交流中心评委、中国投资协会艺术品投资交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授课导师。近年来,有四十馀篇学术论文在《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美术研究》《史学月刊》《中国书法》等刊物发表。出版专著四部,2006 年参加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级)《中国现代美术史》课题组。2006 年专著《拙笔妙彩》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奖(省政府奖);2007 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之星优秀奖”; 2009 年论文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2014 年专著《合群开蒙》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015 年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6 年受邀参加“第34 届世界艺术史大会”。

黄鹤楼 60cm×40cm

对阵之一 35cm×35cm

对阵之二 35cm×35cm

篆书 80cm×25cm

取成都 45cm×45cm

已有 1 人参与

会员评论